当前位置:首页 > 美文摘抄 > 正文内容

诗歌开头从蒹葭写起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开头在全诗歌中起了什么作用

一、蒹葭诗经诗歌描绘了什么景色有什么作用

.“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

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从《蒹葭》的艺术手法上看,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它最大的特点是也意境朦胧、含蕴不尽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没有具体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无从确认,飘忽不定,似近而远;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诗的意境显得空灵朦胧,引人遐想.每章开头都是写景,通过苍凉凄迷的环境对主人公寻觅无所得的忧伤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另外,诗歌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叹,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达到了反复抒情的目的.

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开头在全诗歌中起了什么作用

一.起兴,并起领全篇.

二.渲染气氛,垫定全诗的基调,是一种较冷的色调,与后面诗人单相思的状态吻合.

三.点出季节是在深秋,一般来说,人在春天的情致比较轻快,在秋天的情致比较深刻,说明作者已经饱受这种相思之苦的折磨,所以也能写出真情实感,而足以打动后世的读者.

《蒹葭》中全是开头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开头营造了萧瑟、冷落之感,是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三、分析诗歌《蒹葭》中的意象表达的意味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热恋者对心中爱人的追求。表现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作品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四、诗歌中描写“蒹葭”“白露”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这是一种比兴手法。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一句就是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蒹葭》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

这首诗三章都用秋水岸边凄清的秋景起兴,所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都是使用的比兴手法,刻划的是一片水乡清秋的景色,既明写了主人公此时所见的客观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感受,与诗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换过来说,诗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这样一幅秋凉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体的表现。

«    2024年5月    »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热门文章